解读溪洛渡水电站的地理特点
中国三峡总公司新闻中心溪洛渡工作站 刘 鑫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在地理上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之二级构造单元――扬子台褶带范围。
这一地理构造,最早可以追溯到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指整个古生代的前半期,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三个纪,始于距今约5.7亿年,结束于距今约4亿年。早古生代时,地球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地质学家们统称“加里东运动”(即加里东构造旋回),而狭义的“加里东运动”则是指发生在志留纪末期,或志留纪与泥盆纪之交的褶皱运动、造山运动。加里东运动对我国陆台发展最重大的影响是在扬子地台以东和以南出现加里东褶皱带。
最晚形成于第四纪。
第四纪历时不过200万年,但在这200万年里,我国的地理地貌基本形成,西部高原、山地强烈隆起,东部平原不断沉降,自西向东地势高差日益扩大,阶梯状地形得以形成。地表水流顺地势东下,大江、大河发育成长。尤其是发生在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使我国的现代地形轮廓得以形成。新构造运动既有地壳的垂直升降运动,又有地壳各个版块的水平运动。此间,我国西部高山继续快速上升,一方面是地壳上升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从南半球漂移过来的印度版块的挤压。这种挤压形成了横断山脉。这就是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而在此之前,古金沙江是向南流的。长江河道在早更新时期分为数段,那时藏东、川西还是古昔格达湖,从古昔格达湖到宜昌冲击层发育,是较长的一段古河道。而金沙江同澜沧江、怒江都是向南流的。在金沙江的上游自今还保留着三江并流的奇观,三条江以横断山脉的走向为流向。
有趣的是,现在的金沙江由北向南流到云南西北部的石鼓镇时,突然转了一个100多度的急弯,折向东北方向流去,一路左冲右突,劈山开路,冲破了横断山的层层阻碍,与长江亲密接触,成了长江的源流。有科学家认为,古金沙江可能向南经元江、红河而从中越交界的北部弯入海。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它从石鼓镇向南沿云岭北向的山谷流向点苍山南面山谷可以顺利到达元江的上游。
金沙江因何要转向北东方向呢?最有力的解释是河流袭夺说。河流袭夺是河流间的“弱肉强食”现象,河流流动时,会向下切割河床,其源头不断侵蚀分水岭,结果是源头最终将“爬上”分水岭,消低山脊。而侵蚀作用强的水系,会首先越过分水岭,#宽遥咳侵蚀作用弱的耍康希酷?来。据说,金沙江的改道,发生在中更新纪(距今248万年),金沙江通过丽江附近的虎跳峡的切穿,发生河流袭夺,它才向东成为长江的上游河段。
金沙江向北东流经扬子准地台到了它的下游。因扬子准地台是古陆块,它在与西藏、滇西等陆块构成的南方冈瓦纳大陆碰撞时发生地台边缘变形,褶皱,并不断抬升,上升到1500――3000米,形成了扬子台褶带区。在这一区域里,山脊发生旋转,但南北走向居多。由于金沙江的深切,形成了山高谷狭的地貌特征。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的这种特征十分明显。具有建高库大坝的良好地理条件。
新闻来源:中国三峡总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