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发展情况
一、回眸2003
??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可喜的一步: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得到加强,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全省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456.3亿元,增长11.8%,创10年来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3亿元,同口径增长18.6%。城镇新增就业41.4万人。
??亮点一:
??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地方各级财政安排3.97亿元,确保了抗击非典的经费需要。防治非典工作由应急转入常态后,继续抓好疫情监测和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控。抓紧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疾病控制项目,省财政新增1亿元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全民卫生意识教育,认真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城乡卫生工作明显加强。
??亮点二:
??推进“三个转变”取得初步成效省委、省政府提出“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对经营城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供地总量仅增长5.1%的情况下,政府土地收益增长2.5倍,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收益大幅度增长,城镇化率达到30.1%,提高1.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达到11万户,新增2.6万户,民间投资增长28.4%。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012.4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36.9%,提高2.7个百分点。人才工作得到加强,物质利益、社会价值双重激励机制和柔性流动机制初步建立,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明显改善。
??亮点三: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进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注重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质量、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快,畜牧业和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1128.6亿元,增长5.5%。工业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6亿元,增长21%;实现净利润162.8亿元,增长43.6%。消费需求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1亿元,增长10.8%;旅游总收入420.8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8.2亿元,增长19.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1%。
??亮点四: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省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85.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权多元化步伐加快。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乡镇机构、农村教育、县乡财政体制等配套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停征农业特产税,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停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05亿元,增长63.9%。
??亮点五: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2%。农村教育工作得到加强,中小学已全部上收县管。省财政安排1.3亿元(其中新增1亿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亮点六: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1.5元,增加430.5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2229.9元,增加122.2元,增长5.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级财政安排资金38.28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各级财政筹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9.3亿元,比上年增长72.2%,146.4万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又有36.4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
??亮点七: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定省政府规章9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政务公开大力推行,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32项。结合省直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二、展望2004
??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生产总值(GDP)增长9%,力争突破6000亿元大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4‰以内。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数字: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除烟叶税外取消农业特产税;省级财政农业投入在上年增加4000万元基础上再增加4000万元;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数字: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水电、机械冶金、饮料食品、医药化工支柱产业,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3%。
??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数字:确保实现旅游总收入480亿元,增长14.3%,力争达到500亿元;确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亿元,增长9%。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数字: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2380亿元,增长10.3%。
??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
??数字: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提高服务水平,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
??关键语:引进来?走出去
??数字:争取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30亿元;确保出口增长8%。
??加强财税工作,搞好金融服务
??数字: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48亿元,同口径增长11%;一般预算支出609.5亿元,增长7.5%。
??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语:统筹?可持续
??路径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路径二:继续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抓好生态工程,加快林业发展,巩固天然林资源保护成果。认真实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川西北草原治理等工程,加大岷江、沱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力度。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改善群众生活
??数字: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
??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目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全体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