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闪亮的精神

――记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樊启祥
□ 本报记者 白冰
 雄居世界船闸之首的三峡永久船闸,6月16日顺利实现试通航,长江航运迎来了“黄金时代”。通航前,有人问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樊启祥:“你从临时船闸干到永久船闸,担任过航建项目部主任,这一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樊启祥答:“激动,但更多的是平静。”
 比三峡大坝技术更复杂的大坝可举二三,比永久船闸技术复杂的船闸却世无仅有。当船舶顺利通过船闸的时刻,也许只有曾经在此奋战过的建设者才能够体会,九载春秋九载梦,美梦成真意从容。
 6月初,樊启祥还在中央党校学习,他不断接到从三峡打来的电话:“别人且不说,你定要回来看一看。”他平静自信依然:“看与不看,船闸在那里。”
“三峡工程给了你舞台,
你就要把角色演好”
 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曾经谆谆告诫参与永久船闸建设的中国三峡总公司职工:船闸要和人打交道,人和货物要通过这里,要是船闸出了问题导致断航,不仅是三峡总公司赔不起的经济问题,更是影响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些话,樊启祥和项目部的同志们记在了心里。
 1999年,樊启祥从临时船闸项目部来到航建项目部时,项目施工非常艰难。由于技术、施工等多方面原因,永久船闸工期相对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船闸混凝土施工面临挑战,其时船闸大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制造安装工程正处于招标阶段,船闸集中控制系统设计和制造还处于招标设计阶段。船闸工程能否按进度完成,不拖初期蓄水的目标?船闸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永久船闸成为方方面面关注的项目,有人称之为没人愿惹的硬骨头。
 同事们说,樊启祥不是没有其它选择。但他认为,三峡工程是几代水利人的梦想,能够有机会干三峡工程,是他们这一代水利人“撞上了好运”,为了这个工程,休谈个人利益。遇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怎样面对困难,并想方设法来解决。
 樊启祥提出转变工作作风,将工作重点转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抓紧抓牢每一个阶段的关键问题,走好第一步,想好第二步,看到第三步,慢慢就会有信心!
 他身先士卒,把自己“钉”在了工地上。司机们都怕和他上工地。三峡的烈日下、暴雨中,樊启祥在陡直的高边坡脚手架上爬上爬下,食堂12点开饭,11点50分还不见他回。为了能看更多的部位,每次去工地前,他设计好路线,让司机在何时何地等。他说的有些施工部位司机不全熟悉,前几年也没手机,司机们经常在工 地上望眼欲穿。
 尽管家离工地只有几十分钟的路程,但周末他很少回家。春节七天假,每年他只休两三天。照顾父母、孩子,只能让妻子一个人去扛了。他想利用这样整块的时间,带着自己的问题到工地深入调查。他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旁听施工单位的调度会。有人纳闷:有必要搞得这么累吗?樊启祥说,在困难面前,不能只要下面的同志去干,自己躺着。三峡工程给了你舞台,你就要把角色演好,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跑现场跑出了对工程关键问题的深刻把握。永久船闸分地面工程和地下工程两部分,施工单位多,相互干扰制约,各单位站在自己的角度强调自己施工的重要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影响着工程的总体进度。
 他认识到必须强调正常的管理、生产秩序,发挥业主主导作用,强调监理的权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有一次,樊启祥看到一座拌合楼前秩序混乱,各施工单位为保自己的进度,汽车不排队抢装混凝土,监理却不敢管。他去拦插队的车,司机扭转方向盘朝着他直开过去,直到他面前才刹了车。
 应该管,要敢管,这是一种责任。项目部随即出台了规定:对插队者罚款或停止给其供料。
 大家都是搞工程的,通过沟通,逐步认识到了三峡工程的利益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彼此都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一盘棋就活了。
 从2000年开始,三峡永久船闸的施工逐步走向顺利,自1999年以来,由基本完成、到较好完成、再到超额完成。2001年的开挖完成计划的102.6%,混凝土浇筑完成计划的108.2%。永久船闸工期跟上了总进度计划要求。
“压力大可以集中精力,
压力可以变为动力”
 三峡工程质量、安全责任重如泰山。1999年,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对船闸地下工程混凝土施工提出了批评,亮出了黄牌,永久船闸施工一时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樊启祥鼓励大家,压力大容易集中精力,压力可以变为动力。他认识到自己和项目部同志们对于三峡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认识与理解,与质量专家组的要求以及陆佑楣总经理提出的“零质量事故和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管理目标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差距。认识上不到位,措施就不能到位。比如安全问题,口头上说得多,落实得不够。船闸施工就有过血的教训。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可操作的质量管理标准,浇好第一块混凝土、焊好第一道焊缝。遵循工程自身规律、遵循项目管理规律、遵循做人的规律。”这些“三部曲”、“三规律”,还有必要的“休克疗法”(即发现问题后,停 工检查、整顿)等,是他在三峡工程施工中对于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思索和实践。对于行之有效、大家认同的原则和措施,执行起来必须毫厘不差。今日事,今日毕。
 2002年7月,船闸第一次无水系统联合调试时,出现了问题,他把有关的土建与安装单位的负责人、技术人员全部召集到现场,在监理与监造工程师的统一指挥下,在七八个厂家的支持下,一点点排查,一个一个问题处理,三四十人在船闸一直干到凌晨4点,终于使第一次调试按照预定计划完成。
 永久船闸施工涉及的专业多、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多。樊启祥想,干三峡工程凭感觉、凭感情没人信服,经不起检验。要把工作做得好,做得有水平,就要不断地从书本中学,向实践学,向周围的领导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他积极组织各方进行工程调研,共同研讨有效的施工方案。闸室薄壁衬砌墙采用不对称滑模施工的方法,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三峡工程中使用,风险实在太大,反对的压力非常大。他本着科学的态度,在认真研究该技术的可行性以后,在上游靠船墩滑模成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南一闸室进行了不对称滑模施工试验,取得了成功。
 采用这一技术,工效比普通多卡模板提高2倍,使混凝土表面质量及温度控制更有保证。为此,不对称滑模设计原理、复杂结构下薄壁衬砌墙滑模施工工艺与连续循环作业组织模式这一新技术在三峡工地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新技术还在2001年11月中国模板协会全国新型模板、脚手架技术交流会上做了交流。
 在学习与实践中,一项项技术在国内得到了首次成功应用:薄壁墙内埋冷却水管技术、地下输水系统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技术、坚井与直立边墙施工骨料垂直入仓(MY―BOX)防分离、防冲击技术……专家认为,这些技术保证了永久船闸混凝土质量,解决了我国水电系统一些一直未很好解决的问题。
“三峡工程留给我们
无尽的财富!”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樊启祥以点滴之事,扎实的工作让身边的同志们看到了一个三峡建设者的思想境界、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朴实风范。
 三峡大坝与防腐大坝同筑。身处工程业主岗位,多多少少有一些权力,但他说,做得正才能放心大胆地工作。他规定,项目部的同志不准吃施工单位的饭、不准坐施工单位的车。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樊启祥说,世界上都知道中国的长江上有一个三峡工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这样伟大的工程,所以,应该无所保留地付出,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
 有人评说,他这些年不太顺,碰到了很多困难,干的都 是些硬骨头。樊启祥却说,三峡工程就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再苦再累都要忍受。面对荣誉,他说得最多的是,共事的同志们对工程的热爱与付出比自己更多,他们无私、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从不表露。他觉得在工作中做了很多不尽情面的事,如脸色不好看,批评时搞得人下不了台,而大家对他还是那样支持。在三峡工程这么多年的建设中,这成了最让他感动的事。同事们说,他样子严肃,但大伙儿喜欢他这种风格,工作上毫不马虎,让人信服。对同志的关心也体现在无声之中。
 三峡总公司北京奥运国家游泳中心项目部主任孙志禹说,三峡工程是一方方混凝土浇筑出来的,是一条条焊缝焊出来的。水利人和水打交道,水无孔不入,针尖大的缝隙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樊启祥敢于面对困难,他勤奋、严谨,对于年轻一代的水利水电人,这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工作作风。
 多年前,樊启祥收到同学从广西一水电工地的来信,同学在信中慨言:“我们水利人每天面对高山,应该有像山一样广阔的胸怀。”樊启祥把这句话铭记在心。
 樊启祥说:“三峡工程是一笔财富,这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经济效益。我们这些水利水电人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摔打和波折,都是宝贵的财富,一生受用。三峡工程在那里,她不仅仅是在那里,她还在人们心底留下了丰富而深厚的精神积淀。有了这笔财富,你就会有力量,有信心,去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发布日期:2003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