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以三峡工程为载体 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以三峡工程为载体

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发言(1月11日)

□ 中国三峡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李永安



  三峡工程以“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气势令全世界瞩目,不仅工程总量和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是当今世界技术水平最高的水电工程。更为重要的是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有三峡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路子,实现了我国水电装备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跨越。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充分发挥业主统筹协调的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搭建了国际化的竞争平台。三峡工程设计安装26台70万千瓦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当时,我国只有自主设计制造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按照国家的部署和安排,在认真分析国际水电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于1996年6月宣布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机组一次性进行国际招标采购。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掌握世界水电装备前沿技术的多家制造商竞相投标,三峡机组国际招标成为世界水电装备技术最高水平的展示和较量,被誉为全球的“水电奥运”,达到了对世界最先进技术和装备比选的目的。

  其次,坚持以我为主,把引进技术摆在比引进装备更重要的位置,从引进之初就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同意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并对供货设备的技术和经济负全部责任;投标者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通过合同中的经济约束条款,根据技术转让的进程和执行情况分期支付,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

  第三,对国内制造企业实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避免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瞄准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站在更高的技术起点上,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未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 竞投?降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技术受让方,全力做好关键技术、制造工艺、质量管理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三峡左岸14台机组合同执行结果为:国内制造份额达到50%以上,后4台机组由哈电和东电为主制造,投产后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二、坚持以自主创新提升我国水电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在国外先进技术的高起点上,三峡工程相关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哈电和东电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把参与三峡左岸机组设计制造作为步入世界一流的契机,向国外合作伙伴派出了最强的技术力量,全过程参加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培养和凝聚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技术骨干;建立了国际一流的高精度水轮机模型试验台;配置了一批配套齐全的国际精尖加工设备,使加工检测达到数控化、精密化和集成化。哈电、东电完全掌握了特大型机组整体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在此基础上,向更高技术水平冲击,形成了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蒸发冷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水轮机高水头稳定性上有了较大的技术突破。

  2003年,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招标给哈电和东电创造了第一次与国际水电巨头同台竞争的机会。哈电、东电凭借自主创新形成的核心竞争能力,各自承担了4台(套)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任务,用7年的时间顺利完成了从左岸机组分包商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转变,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开始,水电重大装备实现了30年的跨越。

  除水轮发电机组外,在直流输电设备、主变压器、电站及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等重大装备的国际招标中,三峡工程同样通过技术转让和引进,使大批国内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自主精神是实现三峡自主创新的有效保障

  国家作出重大决策并给予政策上保障,从根本上奠定了三峡工程特大型机组走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子。在三峡工程建设初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依托三峡工程,在引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我国机电装备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水平。

  国家对自主研发的长期支持和技术积累,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研发能力方面,从“六五”到“十五”,国家在重大科技攻关? 苹?⒅卮蠹际跻?进项目中,连续安排了三峡工程的重大装备项目,组织国内制造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对三峡机组的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在制造能力方面,国家通过技改计划,投入近8亿元资金,支持哈电和东电进行技术改造。

  三峡建设者始终抱有振兴民族产业的强烈责任感和跻身世界一流的创新魄力,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科研、设计和制造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勇于创新的队伍和一批创新型人才;具备了研究设计制造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水电建设和产业发展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三峡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实践表明:国家重大工程是自主创新的载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是国家重大工程的社会责任;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首先要具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必须处理好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坚持在消化吸收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科技大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发布日期:2006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