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十年移民 山河巨变

――写在三峡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之际
□ 本报记者 吴豪强
  三峡移民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直接关系到移民的根本利益和三峡库区的稳定。据了解,世界上人口在百万以下的国家有36个,三峡工程实施的百万大移民,等于迁建一个中小国家,这在古今中外的水利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而被公认为一道世界级难题。 
  三峡二期移民工程验收的范围包括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和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忠县、丰都县、涪陵区等12个区县以及上述区县域内淹没涉及的非区县隶属的单位和企业。验收的对象是135米水位淹没所涉及的库底清理、农村移民安置、城市(县城)迁建、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专业项目复建、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档案管理等10大项。
 本次验收是对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工作的阶段性验收,是对三峡二期移民工程的全面检查、系统总结和权威鉴定。验收规模之大、验收种类之多,国内外尚无先例。为此,国务院专门组成验收委员会,在工程建设项目上实行国家级验收。
 截至目前,三峡库区已成功搬迁安置移民70.92万人,拆除房屋1200万平方米,近3万亩林木和471万吨固体废物被清理,400多个文物点受到相应的保护,卫生部门还对即将沉入江底的近500万平方米的厕所等进行了消毒处理。应搬迁安置需要,三峡库区已在淹没线上建设各类房屋2845万平方米,复建了大量的公路、码头、输变电、通讯等专项设施。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移民小区拔地而起。三峡库区目前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135米水位线下全部搬迁安置,全部拆除清理,基本达到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
  前后5次以上的多层次检查与验收表明,库区的二期移民工作达到了国家终验要求。
 4月27日,国务院三峡二期移民工程验收组宣布,三峡二期移民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这意味着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工程和库底清理工作满足三峡工程蓄水的要求。
  “经过这么多专业人士翻来覆去地检查和复核,都没有发现问题,这说明三峡二期水位线以下该拆的都拆了,该搬的都搬了,该清理的也都清理了,达到了终验大纲的要求,具备了蓄水、通航、发电的条件。”有专家十分肯定地说。
  验收结果表明,十年移民,山河巨变。通过移民迁建,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江两岸座座新城 突兀而起,高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高效农业基地星罗棋布;工业经济蓬勃增长;交通四通八达,昔日“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已是大道纵横;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安居乐业;长期影响长江水质的环保问题以及地质灾害问题等,正在移民搬迁中逐步得到解决。三峡库区的城市不仅在搬迁中长大变靓,而且实力更强。2002年,三峡库区21个区县国内生产总值比1993年增长近3倍,财政收入增长2倍多,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2倍,城镇职工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验收结果表明,历经10年的奋力拼搏,三峡工程的移民工作已成功探索出一条移民、富民的新路子,不仅为三峡工程三、四期移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布日期:2003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