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徐瑶)“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三名来自几内亚的女学员深情地演唱着中国民歌《茉莉花》。
12月18日上午,江苏省河海大学闻天馆203教室正在举办几内亚苏阿皮蒂水利枢纽项目业主人员培训班结业典礼。教室的黑板上面拉着一条横幅,讲台上是几内亚学员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台下的观众肤色各异,他们有的拿着手机录视频,有的搂在一起哼着歌,还有人偷偷地擦拭眼角的泪水。
几内亚学员跨越万里来到中国,相聚在河海大学。一年半的培训时间已经结束,他们收获了知识、友情,离别之际,既有学有所成的喜悦,也有离别的依依不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青年是中非友好事业的接班人
2017年夏天,30名几内亚青年经过严格选拔,怀揣梦想,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踏上求学之路。经过为期18个月的培训,现在满载知识和梦想即将回国。他们就是2018年12月18日上午从河海大学闻天馆203教室里毕业的学员。
青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关心的一个群体。习近平主席在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主旨讲话中提出了深化中非合作的“八大行动”倡仪,在“实施能力建设行动”方面,阐明了经验交流和青年人才、精英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行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青年在促进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中非友好事业的接班人,也是促进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河海大学校长徐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目前在建的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几水电领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标杆工程之一。工程投产后能够彻底解决几内亚电力短缺的现状,将有力推动几内亚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据了解,此次培训项目为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工程定向培养的30名工程师,是几内亚政府“青年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非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具体体现。
看着30名学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出色地完成学业,即将投身于几内亚水电开发建设,徐辉也感到由衷地喜悦。“希望他们回国后能够永远坚守水利人的初心,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苏阿皮蒂水电站乃至将来更多的大型水利工程中去,发挥他们‘精英人才’的作用,共同为增进中非友谊、服务几内亚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说。
将几内亚的“三峡工程” 打造为中非合作的典范
中几合作源远流长。几内亚作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建交以来,双方合作关系良好。
“三峡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之一,也是中几友谊的桥梁和合作战略的践行者,与几内亚的友好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多年来,三峡集团始终致力于几内亚的能源基础建设。”三峡集团三峡中水电负责人说。
三峡中水电在几内亚承建的凯乐塔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和苏阿皮蒂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全部并网发电后将使几内亚的水电装机总量增长8倍,使几内亚由电力缺口国变成电力出口国,这是中几友谊的具体见证。
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几双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在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的见证下,签署苏阿皮蒂水利枢纽项目贷款协议,为三峡集团继续投身几内亚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随后,在参观三峡工程期间,孔戴总统表示,希望三峡集团发挥优势,帮助几内亚开发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将几内亚的“三峡工程”(苏阿皮蒂水利枢纽项目)打造为中非合作的典范。
他们在这个因水而生的大学交流成长
大学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推动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平台。中非青年人才在这里进行文化交流与碰撞,加强中非在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互鉴,促进中非各国间的友谊,发挥青年在建立中非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几内亚投资建设的外国企业很多,但像三峡集团这样,将青年员工送到中国,积极为几内亚培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少见的。”几内亚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卡巴·依帕依马·索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地在这里学到核心技术,可以把中国优秀的管理技术、科学方法、工作纪律等等都带回去。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几内亚国民,他们将来会留在几内亚,投身于几内亚的水电开发事业,为几内亚的发展献计献策。”
据了解,河海大学针对这次培训,聚全校之力配备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圆满完成了全部培训任务,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汉语言能力提升等方面均超指标完成。
徐辉告诉记者:“河海大学专项成立了河海大学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业主人员培训项目工作机构;根据学员特点,构建了汉语言课、认知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水电站现场实习5大培训模块;先后还安排了新安江、陈村、宝珠寺、泸定等8个水电站的现场认识实习和跟岗实习;并让学生参观学习南瑞水电分公司、南瑞重点实验室,组织参加了河海大学留学生国际文化节,形成了教师与学员的课程交流,法语系学生与学员的汉语角交流平台。”
“通过这种模式的培训,学员不但在水电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有较大提升,并且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三峡中水电负责人表示,“文化沟通是合作最好的桥梁。希望各位学员在返程后能够不忘自己求学的初心,牢记建设国家的使命,也为中几友谊的深化贡献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据悉,河海大学进行的18个月学习并不是此次培训的终点站。学员们在回国后,将继续接受电站实践培训,学习水电站运行操作技术。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