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船闸安全通航13年 累计通过货物9.2亿吨

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本网讯 自2003年6月18日向社会船舶开放以来,三峡船闸已安全通航13周年。13年间,三峡船闸累计运行12.13万闸次,通过船舶70.25万艘次、旅客1151万人次,过闸货运量达9.2亿吨,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船闸投运后22年过闸货运量2.1亿吨的4.4倍。
  中国三峡集团作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单位,始终坚持把建设好、运行好、管理好三峡工程作为首要任务,把充分发挥三峡工程航运效益放在重要位置。13年间,中国三峡集团通过多措并举、创新管理,不断拓展三峡船闸通航效益,保障了三峡船闸持续安全高效运行,极大地促进了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和沿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长江“黄金水道”实至名归,有力地推动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
  高质量完成船闸完建工程建设,提前恢复双线运行。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中国三峡集团组织参建各方精心论证方案、采取技术创新、优化施工组织,使三峡船闸完建工程总工期比设计工期缩短10个半月,提前恢复三峡船闸双线运行时间。
  首创编制《三峡船闸运行管理手册》,保障安全高效运行。2009年至2011年,中国三峡集团编制了国内首部大型船闸运行管理手册,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修小修化,小修日常化”的检修理念,以“扁鹊医病”的方式合理统筹安排船闸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和检修,为三峡船闸长期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可靠支撑。
  精心组织船闸停航检修,减少停航检修时间。2012年至2015年,三峡集团分三次,每次仅用时20天,精心准备、合理安排,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和设备厂商等十多家单位,投入900多名工人及近百台汽车吊、载人升降车和吊篮等机械设备,加之大量管理和技术创新应用,安全、高效、优质完成了三峡船闸计划停航检修工作任务。
  引导自主创新,提升船闸设备装备水平。13年来,中国三峡集团充分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实现了船闸大型卧式陶瓷缸、长寿命密封件的国产化,申请了移动式载人升降机、人字门同步顶升系统、水下航行检测系统等一批发明专利。
  面对未来,中国三峡集团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运行好、管理好三峡工程,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助力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