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菜,是刻在中国人基因中的热爱。而丰收,经绵延千百年的农业文明传承,承载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个秋天,三峡能源各项目场站的“小菜园”也迎来了丰收季。
9月20日傍晚,青海德令哈光伏电站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中。运维人员徐天伟和同事吃过晚饭,和往常一样,走到了场站的温室大棚。初秋时分,天气已经凉了下来,大棚内却绿意浓浓。“这几天辣椒、油菜熟了,过来摘点,明天食堂就能加个菜。”说起大棚,徐天伟充满了感情。
德令哈光伏电站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当时项目上只有五位同事,建设期间,大家每天往返于市内和项目现场,中午常常来不及赶回去吃饭,只能在现场啃干粮。2016年底,项目成功并网,运维小伙子们入驻现场。次年,大家就开始谋划建“小菜园”。小菜园是三峡能源风电、光伏电站的特色,目的在于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放松心情、调节压力。
然而德令哈光伏电站位于沙漠边缘,温差大,无法在室外种菜,于是小伙子们就建起一座简易大棚;土壤是盐碱地,就从隔壁农场要来了适合种地的土;当地常年干旱少雨,就建了一条引水管来浇灌……
“别小看种菜,这可是技术活,不是挖个坑填下去就能长出来。要想种得好,就要用心打理。”副值班长扈国生介绍。大棚刚建起来的时候,大家信心满满,一锹一锹翻土,结果折断了五六把铁锹,直到从一名员工亲戚家里借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才顺利把土地平整好。就这样,从犁地、施肥和撒水,到后期的种植、培养和除草,从未接触过农活的年轻人,在巡检、维修、学习、培训的间隙,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种植,一点一滴开垦出菜园雏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下来,菜园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西红柿、豆角、萝卜、油菜……倾注自身汗水的蔬菜送进厨房,变成一道道家常美食,让大家感受着辛勤劳作所收获的幸福。小菜园也成为德令哈光伏电站运维团队的精神乐园。
近年,为提高一线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善办公生活条件,三峡能源发挥信息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全面推行“远程集中监控、现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自主检修,统一规范管理”的电力生产新运维管理模式。2021年8月,德令哈光伏电站改为片区检修中心,“我们中心运维效果挺好,设备利用率能够达到99.99%。”扈国生自豪地说,他说大家还会继续打理好小菜园,把戈壁滩上的生活建设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