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光伏电站场区
记者一路从河东机场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再到三峡新能源宁夏沙沟光伏电站,就领略了这种从“绿”到“黄”的强烈反差。刚进银川市,高大的白杨树耸立在公路两旁,翠绿的柳树夹在已经泛黄的杨树和榆树间,阳光透过树叶,窗外倒退的五彩斑斓风景恰似一部远离城市喧嚣的文艺片。然而,在驶出银川市进入去往电站的道路后,戈壁荒漠的“画卷”就逐渐打开了。
由于毗邻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 宁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3.68%。如何将荒漠变成绿洲,是一代又一代宁夏治沙人的奋斗目标。2012年年底,这片寂静荒原热闹了起来——三峡新能源正式进入宁夏市场。至此,三峡人也成为宁夏治沙人,共同为建设“塞上江南”努力奋斗。
据三峡新能源宁夏区域场站经理张爱玲介绍,公司从一开始建设电站就非常重视生态环保,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对扬尘进行特殊处理,还采用边施工边绿化的办法,在原本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土地上播撒草籽和草皮。
“建设风电场可能感受还不那么强烈,但是光伏电站就不能不顾及西北风沙的问题。”张爱玲解释说,“风沙大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张爱玲(左二)和技术人员讨论设备维护
据灵武电站相关人员介绍,结合宁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质性质,灵武光伏电站率先采用种植草方格的方式固沙、涵养水分,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一举两得。
“草方格固沙法是将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三分之一或一半自然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张爱玲向记者介绍道,“因草方格有固沙和储存水分的作用,沙沟光伏电站在草方格中间撒上了草籽,一年后光伏场区内长出了许多绿草。种植草方格不仅可以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还有效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这一办法后来也在宁夏其他几个场站推广使用,均实现了很好的固沙效果。
除此之外,宁夏区域的一线员工们在播撒的草籽品种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为了治理沙漠化,宁夏很多地区播撒的草籽叫沙蒿。这种植物在沙丘地表非常容易生长,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但是,这种植物有个致命的缺点,它非常容易引起鼻炎。”张爱玲说,“我们场站的几个小伙子就是来这里后染上了鼻炎。所以我们后来在电站撒的草籽是和专门的植物专家沟通后选出来的,例如杨柴、老瓜头等。这些植物成本相对较高,但从生态环保和人身健康方面考量则更适合。”
播撒草籽后,过了雨季,小草就会蓬勃生长。“我们一般到了深秋季节就会除草。一方面,草长得太高会遮挡光伏电板,另一方面,这里冬季非常干燥,枯草会有火灾隐患。”张爱玲介绍道,“除草也有很多办法,例如撒除草剂,或者用机械直接把地给犁了。这些是最经济便利的办法,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用。因为这不仅会影响植被环境,也不环保。通常我们都是请当地农民过来除草,他们只是将草割断,并不会连根拔起。”
▲正在太阳山光伏电站除草的吴忠市太阳山镇巴庄村村民
宁夏项目公司每年在秋收过后都会请当地农民过来除草和清洗光伏电板,当地农民对这份额外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会儿农活也结束了,来这里除草是一份额外的收入,我们都争抢着过来。”正在除草的农民王志进告诉记者。每次除草前,项目工作人员都会对请来的除草工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除此之外,公司也会在植被生长较好的时节与当地政府协调,免费让一些牧民到电站场地里放羊。“为了保证草地不被破坏,宁夏一些林区是不可以放牧的,但是我们的厂区已经是工业用地,资源充分利用也是一种节约。”三峡新能源宁夏灵武电站值长尹青龙说。
在这片见证历史、饱经风霜的荒原戈壁上打赢塞上江南“保卫战”,是三峡人在宁夏努力奋斗的目标。“绿云天外白云家”的景致,可期可待。
(转自《三峡工程报》,作者: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