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
三峡能源有一群智能化“小伙伴”
正在用它们的十八般武艺
解放我们的双腿和双手
让电力生产更高效更安全
成为我们的最佳搭档
我和我的“远海保镖”
我是一名海上风电运维人,当天气不满足出海条件时,我放心把海上升压站交给我的“远海保镖”——挂轨型巡检机器人来照顾。它常年驻守在距离陆地45公里的江苏大丰海上风电场升压站,通过悬吊式轨道移动“身体”,它的“眼睛”和“大脑”默契配合,穿梭在电气设备间,自主智能识别设备运行状态。它的记忆功能很强,能记住设备的很多历史数据,感谢我的“远海保镖”为海上风电保驾护航!
我和我的“神雕搭档”
我有一位威猛的“神雕搭档”——智能巡检无人机。它不会绝世武功,但是却有“医术傍身”,无论是轻微热斑、严重热斑还是组件失效、低效,这些“病症”只要经过无人机上的红外摄像头的扫描便无所遁形。它搭配着超强的感知系统——热红外和视觉系统——高清摄像,采集光伏组件热红外与光学影像,让我们能够快速、轻松发现“病症”并“治愈”。
我和我的“聪明伙伴”
吉林大安地热示范项目投产运行以来,我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伙伴”就是这套INTE2智慧能源站控制系统。别看它长得像一个电视机,它可是集监控、控制、数据采集、分析于一身,能够自动调节井源侧和用户侧水系统压力。供暖温度也可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达到精准控制和运行的效果,让供热温度始终温暖如春,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日常工作,让居民度过温暖的冬天。
我和我的“听诊医生”
我在风电场工作,最大的心愿就是风电场这几十台风机都平平安安,日常巡检我都会带着我的“听诊医生”——相控阵探伤仪。它能给风机听诊看病,对工件内部多种缺陷进行检测、定位、评估和诊断,发现风机的小毛病,包括裂纹、疏松、气孔、夹杂等,以便我们掌握风机的健康状态并及时治疗。
我和我的“仓储管理大师”
我在电站负责仓库管理,一个新能源电站涉及的备品备件从大家伙到小螺帽,那可需要一个包罗万象的库房才装得下。要做到如数家珍,少不了我的“仓储管理大师”——智能化库房装置。它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搭建智能仓库,与物资管理的数据深度融合。使用超高频标签、二维码对物资进行标识,精准管控每一件物品,让库存一目了然。“大师”的智能识别技术,能够做到让物资自动化无感出库,实现了集约化运维模式下电站“收、管、发、盘”四个环节的高效能、精细化管理。
我和我的“巡检助手”
我是一名巡检工程师,我有一个聪明、踏实又靠谱的“巡检助手”——巡检机器人。无论严寒酷暑或是风吹雨打,这位朋友不知疲倦,始终坚守在220千伏升压站,严谨有序地巡察每一台设备,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巡检任务。它内设激光定位技术,配置高清摄像头和高精度红外热像仪,能够实现红外测温、隐患特巡、智能报警等功能。但凡哪个模块温度过高、哪个设备状态异常,聪明灵巧的它都会第一时间向我报告处理。它的出现有效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显著提升电站的巡检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我和我的“稳压朋友”
我是一个认真、内敛的男孩儿,我的工作是每天对接入集控中心的各电站数据全方位进行监盘。集控中心的监控大屏是我们每位运行人员的“眼睛”,而这只“眼睛”的安全运行情况,由我的“稳压朋友”——单相稳压器来监测。别看它小小一个铁盒子在大屏的背后,它可是有着灵敏的感知,能够实时监测大屏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当发生过电压情况时,我的“朋友”会快速启动自身保护,自动断开电源,第一时间保护好我们的“眼睛”,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我和我的“调度员”
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有一位功能强大的“调度员”——智慧联合集控。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设备的运行数据,预测故障风险,及时给出预警和维护建议。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还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它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目光远大的“调度员”,而我们的AGC系统,则是这位调度员手下最得力的助手。它们共同负责着一个繁忙而有序的能源管理团队,管理着风能、太阳能以及储能设备,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