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鹤、李世明、张琪)四月春光,风光君沿着新能源的足迹,带您漫游中原大地,来一场探古访今的奇妙之旅。
社旗风电场——赊店古镇
从河南省会郑州出发,沿着郑南高速一路向前,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一站——社旗风电场。社旗风电场是三峡能源在豫首座风电场,装机容量9.6万千瓦,一期于2014年12月建成投产发电。
△社旗风电场
社旗风电场坐落于河南社旗。社旗,原名赊旗,相传两千多年前,光武帝刘秀在此“赊旗访将,起师反莽”,登基后赐名“赊旗店”,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社旗县,将原名改“赊”为“社”,偕原赊旗之音,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更名,寓意“社会主义旗帜”。
这里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原第一古镇”的赊店古镇就坐落于此。古镇城楼矗立,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百年风雨,历史的厚重感如同岁月的沉淀,深邃而宁静。
△古镇一角
古镇建筑风格独特,多为传统木结构建筑,古朴典雅。古镇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如“山陕会馆”“火神庙”“关帝庙”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这些建筑群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也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信仰。
△赊店古镇
社旗这座古城古镇见证千年历史沧桑,社旗风电场也在此历经新时代十年新能源的发展变迁。
新蔡峡新风电场——绿波楼
离开社旗继续往东约250公里,就来到了今天的第二站——新蔡峡新风电场。风电场装机容量10万千瓦,于2021年12月建成投产发电,2023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达2683小时。
新蔡峡新风电场位于河南新蔡境内。新蔡,古称蔡州。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这里讲学,后人就在此建立了文庙,也称孔庙,新蔡孔庙始建于元代,庙内存有大成殿和棂星门等建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蔡文庙
新蔡峡新风电场升压站建于孙召镇,这里是明朝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九一的故乡。张九一一生清正廉洁,晚年归隐故乡,构筑藏书楼一座,登此楼可俯瞰洪河碧水东流、云帆竞渡盛景,故其楼曰“绿波楼”。天下名士以“绿波楼”为题吟诗联句、唱和往还。遗憾的是,随着历史变迁,绿波楼已不复存在。
△绿波楼附近新蔡峡新风电场
新蔡峡新风电场传承绿波楼遗风,转动的叶片也在述说中原的古风古韵,历史底蕴隽永绵长。
鹤壁鹏越风电场——“中国诗河”淇河
离开新蔡一路向北,便可来到今天的第三站——鹤壁鹏越风电场。风电场装机容量15万千瓦,于2020年12月年建成投产发电,是三峡能源在豫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场,2024年第一季度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为保发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鹤壁鹏越风电场坐落于鹤壁淇县。淇县,古称沬邑,帝辛在平定东夷后,取喜迎朝阳、高奏凯歌之意,易名朝歌,传说中《封神演义》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淇河,古称淇水,发源于山西棋子山,全长176公里。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50多篇诗歌描绘了淇河的秀美风光,记载了与两岸生活密切相关的风土人情,如我国第一首叙事诗《氓》的女主人公就是在淇河边与氓相识相爱相离,“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再如《淇奥》中,对淇水美景的赞颂:“瞻彼淇奥,绿竹猗猗”……2014年9月,中国诗歌学会将淇河命名为“中国诗河”,这也是我国首条以诗歌命名的河流。
△淇河
漫步淇河岸,依稀可见“大风车”徐徐转动。风力发电站卷入的是风,送出的是电,留下的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鹤壁鹏越风电场
灵宝奥创风电场——函谷关
离开诗意栖居的淇河,风光君来到了今天的第四站——灵宝奥创风电场。风电场装机容量9.9万千瓦,海拔约1200米,是个上山听风的好去处。
灵宝奥创风电场位于河南灵宝,与大名鼎鼎的函谷关南北相望。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西汉贾谊《过秦论》写道:“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其中的“关”就是函谷关,古有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灵宝奥创风电场千峰图
函谷关不仅是军事重地,而且是文化交流要道。千百年来,这里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著作名扬海内外,流传至今的诗词达百余首。传说老子曾在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经》。以经为翼,以梦为马,而今,在这片土地上,灵宝奥创风电场沿着历史的足迹,探寻新时代的绿色发展之路。
△灵宝奥创风电场
杞县海峡风电场——清明上河园
一梦繁华三千里,回首难忘是汴州。最后一站,杞县海峡风电场。杞县海峡风电场位于河南开封。开封,古称汴京。宋朝时期,开封经济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国家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就坐落于此。清明上河园以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其中一角真实再现了我国宋代利用龙骨水车进行农田灌溉的场景。龙骨水车利用链轮传动原理,最初借助人力转动进行灌溉,后逐渐发展为利用水力、风力等动力转动,是古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农耕文明和“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紧密结合。
△《清明上河图》龙骨水车
△杞县海峡风电场
步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以来,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中原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正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