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宣布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添清洁能源动力,助力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面海域,由三峡集团所属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共布置269台海上风电机组及3座海上升压站。该项目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
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克服海况恶劣、海洋地质条件复杂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推动新技术应用,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该项目不仅安装使用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还创下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升压站、国内同等容量下重量最轻的海上升压站等多个“全国之最”。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促进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升级,开发建设深远海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我国海上风电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有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建设技术提升和创新,特别是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的投运,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
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蕴藏着丰富资源。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坚定不移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化海上风电开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运营企业。此次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的全面成功并网,有效促进了海上风电勘察设计、重大装备制造和施工的技术创新,带动了我国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后续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深远海风电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未来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上网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项目——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以及国内离岸最远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项目宣布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深远海风电资源广阔,发展海上风电必须往深海走。江苏如东项目采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电缆线路输送容量大、损耗小,使用寿命长,输送距离基本不受限制,可有效解决海上风电场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问题,对未来我国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和远海大容量风电开发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则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突破远距离交流输电距离瓶颈,向深远海再进一程。据三峡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武斌介绍,海上风电对产业链协同性要求较高。三峡集团联合各参建单位组成项目团队,攻克远海天气恶劣、海底状况复杂等施工难点,积极推动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突破了制约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一系列壁垒。
据悉,该项目所应用海缆长度达到86.6千米,创造了国内距离最长、直径最大的交流海缆应用纪录;在远距离交流电传输中,海缆的电容效应将导致传输无功损耗增大。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海上高抗站,可弥补无功损耗、在低载荷状态下遏制末端过高压水平,提升发电效率,保障海上风电远距离输送高效且平稳;创新应用国内海上风电电压等级最大的500千伏集控中心,推进GIS、电压互感器等国产设备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