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吕云熙)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赛场上的运动员全力冲刺时,在南海沿海的海上风场与陆上升压站内,三峡能源广东运维公司的运维人员正坚守另一块“赛场”。为保障全运会期间绿色电能稳定供应,他们以“零故障、零中断、零疏漏”为目标,将保供责任扛在肩上,用专业与坚守为赛事注入绿色动能。
超前谋划 把保供方案定在赛事之前
“全运会保电不是临时任务,必须把预案做细、把准备做足,让每一台设备都以最佳状态‘参赛’。”一个月前,在保供专题部署会上,广东区域项目负责人陈岩为本次保供工作定下基调。会议现场,一张标注着红圈的保供作战图格外醒目,从青洲到阳江,从风机运维到应急储备,每个节点都明确了责任人与完成时限。
运维团队迅速联动,开展全域设备隐患排查;强化应急响应,组建24小时抢修队伍。项目领导班子带队提前完成343台风机的“健康体检”,小到每颗螺丝的紧固度,大到变桨系统的响应速度,都逐一记录在案。“这些风机是绿电供应的主力,绝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团队成员目标一致。
双线攻坚 海上陆上同筑保供防线
赛事开幕前一周,海风仍带着燥热。
海上升压站的甲板上,副专业师李进聪的工装被汗水浸透,紧贴后背。他正带领团队对青洲六期海上风电场海缆开展专项巡检。只听手里的检测仪不时发出“滴滴”声,每一个监测数据都要他反复确认。“海缆是电力输送的‘生命线’,盐雾腐蚀风险高,我们多查一遍,供电就多一份保障。”李进聪说。
同一时间,330千伏陆上集控站继保室内,检修员俞志阳正专注地排查直流馈线屏A1单元的通信故障。他一边对照图纸,一边用万用表测量端子接线,眉头紧锁。“这个通信模块可能出现了故障。”他轻声自语,随后小心翼翼地拆下模块,准备更换新的备件。
与此同时,峡阳A升压站也正在进行同步时钟对时装置双北斗改造工作。检修班长韩伟带领组员配合默契,一人负责拆除旧设备,一人负责安装调试新模块,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精准值守 24小时守护绿电“不打烊”
赛事开幕当晚,集控大屏上343台风机的运行参数不停跳动,所有设备均处于最优运行状态。
运维团队实行“三班两倒”制度,确保值守“无缝衔接”。巡检组每小时核查GIS和主变运行状态,辅控组每4小时开展“视频+系统”双巡检,安全组实时跟踪气象与海况信息。

“15号风机转速正常,输出功率稳定”“升压站直流系统电压达标……”每小时一次的工作汇报,在深夜的集控中心格外清晰。窗外,全运会场馆的灯光璀璨夺目;窗内,运维人员的目光始终聚焦在跳动的数据上,用坚守换来了供电的“零波动”。
从清晨到深夜,从陆上到海上,该区域运维人员汗透工装的身影,在风机下、升压站内定格成最美的保供画面。






当前位置
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