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爱党 兴企力行 | 第27站:在挺进深蓝的征程中继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5日

分享至:

  第27站:大连公司党支部

                                          ——在挺进深蓝的征程中继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副再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西线一场关键战役的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吸引着大连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的目光。画中气势磅礴的历史场面,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清川江畔围歼战》部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10月19日,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矗立在江中被炸毁的三座断桥,已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记忆坐标,诉说着往事峥嵘。

  

  

  

  1950年6月,美国乘朝鲜内战之机,悍然出兵朝鲜,并派遣第7舰队侵驻台湾海峡。10月初,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美国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延烧至新中国国土之上,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资料室

  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在黄草岭、松骨峰、长津湖、上甘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也让人们认识了“最可爱的人”,再次证明了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资料室

  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新中国,为什么抗美援朝敢打,而且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的解放斗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全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誓词,也是他们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念所在。

  抗美援朝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斗争正义性,激发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民族团结的伟力,成为志愿军将士不畏艰险、不畏强敌、杀敌立功、夺取胜利的精神之源,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锻造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在辽宁省庄河海域,大连公司员工始终铭记 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在挺进深蓝征程中锻造敢于斗争、坚守使命的忠诚信念,激发守正创新、知难而上的民族智慧,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下,优化工程设计、节约建设成本,一举攻克寒冷地区风电抗冰难题,成功实现东北区域首个海上风电场项目全容量并网。

  

  三峡能源大连市庄河Ⅲ(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是东北区域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是我国北方地区已建成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我国境内目前纬度最高的、最寒冷的海上风电场,2020年11月25日全容量并网发电。

  

  作为东北严寒地区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面对项目建设以来突发性恶劣天气、海域地质复杂、水深跨度大等施工难点以及风电场海域海冰问题国内可借鉴经验少等不利因素,大连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汲取“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战场、敌人及各种风险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灵活机动战术”的守正创新、奋勇向前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全体职工顽强拼搏、攻坚克难。

  

  

  

  

  积极推行项目各参建单位党组织共建模式,多次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抗冰锥结构优化专题研讨,成功将海洋石油平台抗冰锥结构设计理念引进风机单桩基础、海上升压站抗冰锥结构设计,一举攻克了天气寒冷地区风电抗冰难题,在国内海上风电领域首次提出“冰期潮位”概念,为我国探索北方严寒海域开发海上风电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建设和运行期间,为更好地了解风电场对所处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对所处海域海洋环境、渔业资源、鸟情及其栖息地及水下噪声等方面进行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风电场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所处海域渔业资源的“质”和“量”,切实保障了渔业生态平衡。

  项目年上网电量约7.7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3.7万吨,节约用水约20.84万吨,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并将有力促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清洁能源比例。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今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挺进深蓝征程中“雄赳赳,气昂昂”,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履职尽责,运行、维护好庄河海上风电场项目,以践行“风光三峡”“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的实际行动,为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贡献三峡力量

浏览次数: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376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