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集锦路2号

邮编:443100

电话:0717—6766484    0717—6766440

【湖北日报】只有“妈妈”也能生儿育女 长江鲟物种保护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2022-07-25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红玉 通讯员唐东军 叶孜)只有鲟妈妈也能生儿育女,用冷冻7年的精子授精照样生出健康鲟宝宝,菜单换新鲟宝宝吃得也蛮香。7月22日,记者从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获悉,今年该所在长江鲟物种保护多项关键性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保障种群延续。

  长江鲟是我国特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长江鱼类资源保护的旗舰物种之一。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的物种红色名录显示,长江鲟已经野外灭绝。

  为保护长江鲟,做好应对极端情况的技术储备,在今年春季长江鲟繁育期,中华鲟研究所在突破长江鲟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开展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冻精繁育苗种以及幼鱼饵料转食等多项人工繁育关键性技术攻关,均取得可喜阶段性成果。

  

  正在食用丰年虫的长江鲟仔鱼。中华鲟研究所供图

  雌核发育,俗称“假受精”,在这种发育方式中,经过遗传物质灭活的精子虽可以正常介入卵子的激活,但其细胞核的染色体很快消失,并不参与受精卵发育,胚胎发育仅受母体卵子的遗传控制。人工诱导的雌核发育通常使用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的精子,使其生理活性保留但遗传物质失去活力后再“受精”。“通俗地说,就是单性繁殖,‘只有妈妈也能生宝宝’。”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研究室副主任杜合军说。

  该项研究尝试利用灭活的长江鲟精子或其它鲟鱼精子诱导卵子发育、热休克染色体加倍技术或冷休克染色体加倍技术等多类技术,在人工诱导长江鲟雌核发育中应用,均取得不同程度成功。截至目前,有近600尾雌核苗种完成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最大苗种已到15厘米以上。中华鲟研究所该项技术的成功突破,在业内尚属首次。

  该所还分别利用2015年和2018年冻存的长江鲟精子、冻存一周及24小时的长江鲟精子进行授精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利用冻存长达7年的长江鲟精子依然能够成功授精并生产出正常发育的长江鲟苗种。观察发现冻精苗的生长发育情况与鲜精苗之间无显著差异。”杜合军说,该项技术的成功实现,对避免长江鲟近亲繁殖、雌雄发育不同步情况以及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有着重要意义。

  长江鲟喜食水蚯蚓,但这种饵料在人工饲养中存在供应稳定性以及病源携带风险。为丰富中华鲟和长江鲟饵料选择多样性和安全性,今年4-6月,中华鲟研究所开展了丰年虫对中华鲟和长江鲟苗种培育的适用性研究,初步探明丰年虫在两种鲟鱼苗种培育过程中的最佳投喂及渐进式转食策略,并可应用于生产。该项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为中华鲟和长江鲟仔鱼的饵料来源保障以及健康培育增加了新途径。